中医科普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 中医科普>中医科普
【秘籍】小儿秋季腹泻停不下来?新区中医医院有妙招!
日期:2018-09-12  来源:办公室

秋天是个让人神清气爽的季节

但也是疾病高发季

此情此景,小编我想吟诗一首:

初秋渐凉 疾病多发

小儿腹泻 需引重视

辨证施治 内服外用

饮食规律 注重保暖

循规蹈矩 方可治愈

也就是说

秋季腹泻是小朋友的健康大敌

新区中医医院儿科专家

今天就为我们讲一讲

中医如何防治小儿腹泻

  01——小儿腹泻之概述

 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、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常见儿科疾病。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,可伴有发热、呕吐、腹痛等症状以及不同程度水、电解质、酸碱平衡紊乱。

  02——小儿腹泻之证型

  中医把小儿腹泻分为寒湿型、湿热型、食滞型、脾虚型、脾肾阳虚型。刘翠婷医师认为,中医讲究辨证治疗,对于不同的腹泻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。

  证型症状表现

  寒湿型:大便清稀,多泡沫,臭气不明显,腹痛,或伴发热,流清涕,咳嗽。舌淡白,苔薄白,脉浮紧,指纹淡红。

  湿热型:大便水样,或蛋花汤样,泄泻急迫,气味臭,或见少许粘液,腹痛,食欲不振,或伴呕恶,或发热,口渴,小便短黄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,指纹紫。

  食滞型:大便稀溏,夹食物残渣,气味酸臭,腹胀,便前腹痛,便后腹痛减轻,常有呕吐,食欲减退,口腔异味。舌苔厚腻或微黄,脉滑实,指纹滞。

  脾虚型:大便稀溏,色淡不臭,进食后易泻,时轻时重,面色黄,形体瘦,易疲倦。舌淡苔白,脉缓弱,指纹淡。

  脾肾阳虚型:久泻不止,大便清稀,有不消化食物,或脱肛,怕冷,面色光白,精神不振。舌淡苔白,脉细弱,指纹色淡。

  03——小儿腹泻之治疗原则

  止泻原则——健脾利湿

  寒湿型:温中散寒,健脾化湿

  湿热型:清热利湿,调气止泻

  伤食型:消食导滞,健脾助运

  脾虚型:温阳益气,健脾止泻

  脾肾阳虚型:温补脾肾,固涩止泻

  04——秋季腹泻之常用治疗方案

  1、推拿

  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

  补脾土300次,推大肠100次,清小肠100次,运内八卦50次。摩腹5分钟,揉神阙及天枢100次。

  患儿取俯卧位

  揉龟尾100次,推七节骨100次;擦腰骶部,以透热为度。

  2、揉法

  揉腹

  患儿仰卧,中指放于神阙、天枢穴,食指放于中脘穴,力度以皮肤凹陷3~5毫米为宜,顺时针方向揉腹5~6分钟。

  揉足三里

  患儿仰卧,双下肢微屈。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,力度以皮肤凹陷2~3毫米为宜,左手逆时针、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~3分钟,频率80~100次/分钟。

  揉背俞穴

  患儿俯卧,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、胃俞、三焦俞,力度以皮肤凹陷1~2毫米为宜,点揉2~3分钟,先左侧,后右侧。

  捏脊

  患儿俯卧,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,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,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,沿两侧膀胱经,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~9遍,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~6遍,结束治疗。根据年龄、体质强弱不同,调节用力的大小。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,7天为一疗程。

  3、饮食疗法

  风寒泄

  薤白30~60克,洗净切碎,加糯米30~60克煮粥分次服,每日1剂,疗程3~5天。

  脾虚泄

  糯米30~50克,莲子、山药各10克,红枣10枚,煮粥服食,或用芋艿、薤白各30~60克,洗净切成块,加糯米30~60克,煮粥分次服,每日1剂,疗程5~7天。

  4、中药贴敷法

  药物外治方法因方便易行,以下贴敷方法适用于风寒泻、脾虚泻的患儿:

  1、吴茱萸、白芥子等份捣烂,以食醋调成糊状,敷肚脐,以胶布固定,1~2日换药1次。

  2、用温开水将五倍子、肉桂、冰片各15克调成糊状,敷于脐部,并加热熨。

  3、还可用丁香2克,吴茱萸30克,胡椒30粒,共研细末备用,用时每次取1~3克,以醋调成糊状,敷贴于脐部,每日1次。

  最后,刘翠婷医师表示,无论中药汤剂、中成药、饮食疗法还是外敷疗法,都要进行辨证才能取得最佳疗效。另外,中医推拿、捏脊、针灸和磁疗也是治疗宝宝秋季腹泻的良方,为保证疗效还需请专业人士操作。

儿科咨询电话

门诊:86860216

病房:86860205

版权所有©2015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
医院咨询电话:0532-86852750 Email:zhyyadmin1@qd.shandong.cn
医院地址:青岛市黄岛区海南岛路158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:鲁ICP备15010372号-1

技术支持 365健康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