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共性角度而言,家长和孩子都是感觉压力越来越大,精神越来越紧张,而且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。从差异性的角度来讲,有的学生会觉得越学不会的东西越多,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很想集中精力,但是行为上难以进入这样的一种希望达到的状态;家长则更多的表现为焦虑,担心孩子状态不够,时间不够抓紧。
1
如何应对家长和孩子的焦虑?
焦虑是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情绪体验。适度的焦虑并不是坏事,考生和家长不要不停地跟焦虑较劲儿,这反而会加重考生负担。
对于家长,毕业生出现焦虑是一种信号,这个时候单纯的鼓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策略,只能让考生更加焦虑;对于考生,要让考生对自己进行一次重新定位,重新认识自己的水平,不把目标定得过高,把焦虑保持在合理的水平。
2
学生想努力,但是跟不上节奏怎么办?
高考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基本上是十八岁。多数学生长期处于同学、家长、老师的各种压力之中,压力大了以后,人们会出现一种慢性应激状态,这个人老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,当他的神经系统没有办法承受的时候,虽然在意识层面认为,我应该,或者也想,但是后面的力量就跟上不上了。
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,知道自己会多少东西是容易的。但是明确自己哪些知识还有欠缺?在考试中自己最担心遇到的题型是什么?是因为知识点不清楚还是因为题型不熟练?
二模前需要学生训练的就是明确自己的弱项,并且可以想三种以上的方法来应对,是知识原因补知识;是题型原因就总结题型。
高考最后考的无非是熟练+总结题型。一种题型不熟练可以做三道,三道不行五道,五道还不行就十道;题型就是不断把做过的模拟套卷放到一起对比,十套放一起看看同一个位置什么题型。二十套题放一起看看同种类型的题目都是用什么方法。
3
家长如何鼓励孩子?
在这个阶段,家长能做的就是以鼓励为主。但这个鼓励不是说“如果再努力一些话就会怎么样”,“你要记得你努力的目标”,“就你现在的状态,我都替你着急,要不明年在考一次吧”等,这不叫鼓励,这叫继续增加压力。
所谓的鼓励,就是让孩子着眼现在,帮助孩子梳理担心的问题:具体体现在学科上是哪些科目?科目的哪些题型?知识点是哪些不熟悉的?以现有的水平如何来应对这个问题,如何针对性提升。
在这个时候,家长如果懂得心理学,知道如何调节孩子的紧张、焦虑情绪,知道如何配合孩子的高考步骤,不去说未来将要怎样,而是要说孩子曾经做过什么,已经取得了哪些进步,现在需要做哪些事儿,这样你的孩子的心理素质和高考问题就得到了妥善的解决。